这些高科技美食你都知道多少?
这些高科技美食你都知道多少?周末吃到芒果蛋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了一直没和大家科普高科技美食那今天进来和大家盘一盘吧3D打印我说这招黑客帝国里有你信吗?不信?不信就对了,其实3D打印食品更像是《第五元素》里的微波炉。总之,3D打印食物的原理是把食物的材料和配料预先放入容器内,再输入模型,然后烹饪成为可以吃的食物。说起来简单,可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3D打印,直到今天才勉强把手伸向了食物。2012年,食品3D打印机在埃因霍温举办的一个展会上首次亮相。据了解,该台打印机由荷兰政府出资研发的。2013年,NASA决定研发可以打印披萨的3D打印机,以改善宇航员的膳食水平。(披萨是欧美宇航员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的食品)2014年年初,行业巨头3DSystems公司曾经与著名巧克力品牌好时合作,开发了全新的食物3D打印机,可以打印巧克力、糖果等零食。只不过这些看起来漂亮的零食实在太贵了,平民消费不起。2016年一家英国公司Chocedge已经研发出巧克力边打印机。2015年9月份德国知名的糖果制造商Katjes用3D打印技术开启了神奇糖果工厂。2015年开始,国内也有部分公司开始尝试推出食品3D打印机,由于材料的限制,食材较为单一,通常为巧克力和面糊类产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3D打印的食物一直没有流传开来并发展壮大。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而且能打印的食物也无非那几种,毕竟,和固体成型的建材、模板相比,食物的3D打印难度肯定更高,在技术彻底普及之前,3D打印美食更多的还是一种新鲜的技术罢了。话说,如果以后的食物全都变成3D打印的,你能接受吗?仿生食品将人工原料加工成看似类似天然食品别看仿生二字很高端,其实我们涮火锅常吃的蟹棒、鱼丸,以及街边2、3块钱一根的烤肠,大多是仿生食品。仿生海洋食品主要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鱼糜、虾肉糜等为原料,添加适量的辅料(如淀粉、鸡蛋清)及调味料等制作而成。常见的仿生海洋食品主要有仿生蟹腿肉、仿生鱼翅、仿生虾样食品、仿生墨鱼食品和仿生鱼籽食品等。技术层面的就不多说了,现在咱列出几个小表,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有多少食品是可以仿生的:粮食类:人造大米、杂粮大米,主要是用大米、杂粮中的碎料再加工,有的还加入强化的B1、B2等营养剂,其口感接近种植的大米。海产类:虾丸、鱼丸、墨鱼丸、蟹棒等。海产类是仿生食品产量最大的一类,一般是以相对低值的鱼、虾为原料生产出鱼糜,并根据口感、营养、形状、色泽等各种需要,按比例添加大豆蛋白、淀粉、食品添加剂制成的。仿生鱼翅则从鱼糜和海藻中的提取物中取料,添加面粉、蛋白、色素等制成。ps:日本人还用猪皮为原料制成仿生海蜇。肉蛋类:瘦猪肉、牛肉、鸡蛋等。其实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就开始用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研制仿生瘦猪肉、牛肉,仿生鸡蛋近期也在美国规模上市,用的主要原料也是植物蛋白。水果类:仿生食品里最神器的就是水果,像美国就曾用海藻、明胶、色素和糖等原料制成仿生菠萝,因口感、营养不错,又方便携带,这些主要作为太空食品随宇航员飞往太空。需要注意的是,仿生食品虽然在口感和外型上模拟原版食品,但营养价值却不一定,就现在的技术来看,仿生食品在营养价值上,并不具备替代正常食品的基础,岁哦以偶分子料理你吃到的和你看到的,是两码事GastronomieMoleculaire分子美食学,简单说就是用科学的方式去理解食材分子的物理、化学特性,然后创出精确的美食。分子料理诞生在并不以美食见长的西班牙,与传统的料理不同,分子料理是通过对烹饪过程中的食物进行观察、认识其温度升降与烹调时间的长短关系,加入不同的物质,令食物产生各种物理与化学变化,在充分掌握之后再加以解构、重组与运用,做出的食物从外表上可以欺骗到食客们的视觉,然而吃下去却是满口的惊喜。是不是感觉很高端,其实分子料理的发展,在人类对美食有所追求时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公元前1700年我国开始使用琼脂、1682年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DenisPapin发现鱼胶的提炼方法,都是分子料理的前身。现在,分子料理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常见的制作手段有如下几种:1.低温慢煮:是分子厨艺两位创始人提出的原理,通过长达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维持在50~60度的烹调将食物的味道加以提炼。2.液氮:其实就是用液氮枪喷射原料,使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达到急冻的一种技术。也有一些酒店,将原料直接放入液氮里,达到瞬间急冻的效果。3.干发急冻:用新鲜莓类做馅料或辅料,我们将其干发后采用分子液氮技术进行烹调,成品味道丝毫没有改变,但却给人不一样的口感。4.胶囊:小粒的就是跟鱼子酱一样。大粒芒果胶囊就像蛋黄一样,油光水滑,一口下去,完全是浓郁的芒果味道!5.泡沫技术:泡沫慕斯的形成归功于界面活性剂。大豆卵磷脂是由两部分的分子组成:大豆卵磷脂多用于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泡沫。泡沫的制作是得益于奶油瓶。看晕了是不?这么说吧,芒果变鸡蛋、奶油变面条、蛋糕变西红柿,反正只要有技术,分子料理都能整出来。人造肉人造的,肉!哦哦哦,我知道,人造肉就是小时候吃的香菇牛肉,蛋白肉嘛,这算个啥的高科技。且慢!这里说的人造肉可不是你想的那样,而是通过培育制造出真正的肉类!是的,价格不菲,毕竟是高科技嘛。人造肉概念的产生源于美国的火星计划。在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中,饲养动物难以实现,因此,通过生物反应器来生产肉类。2013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家马克波斯特就通过这项技术,创造出有史以来第一块人造牛排。感觉黑客帝国真的要来了呢。现在,人在肉技术已经出现了,其基本原理就是从动物身上提取一块组织或器官,从而获得干细胞,再将干细胞放入培养皿中繁殖,得到想要的肌肉组织。这里提到的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之前多用于医疗行业,比如帮人制作新的耳朵啊、肺细胞、呼吸道细胞,造血什么的。总之它能变成你(或者动物)身上的各种东西,肉肉也不在话下。虽然听着恐怖,但理论上说,通过干细胞生产的肉能更好地避免微生物污染以及使用抗生素,也不需要各种药物,能够更好地保障安全。以上这些高科技美食,除了仿生食品外,大多还是一些新鲜玩意儿。不过在不久的将来,说不定你我的餐桌上都会出现它们的身影。毕竟,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对美味的追求是无穷的,说不定以后我们天天吃的肉都会变成人造的,也说不定呢......
TAG标签:
泥螺日光性皮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变异型心绞痛该怎么治疗
如何预防眼假组织胞质菌病综合征
引起盆腔积液的原因有哪些